红旗河工程要实施了,你怎么看?
在没有国家权威部门发布正式公告前,我认为所有关于红旗河的工程都是***的,如果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马上要建红旗河工程,只怕是带有***性质。红旗河工程如果真能实施,这么大的一个举全国之力的工程,一定是由中央来组织的。
目前网络上所说红旗河方案,是一个代号为S4679的课题组在组织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学家王浩是课题组的专家组组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研究所副所长赵勇,是S4679课题组成员之员之一。
赵勇表示,红旗河方案课题组至今为止,与水利部无任何关系。
这句话值得网友们注意,任何打着红旗河旗号的人找你要融资之类的,肯定是***无误。一个天字号工程先不说建设,要是三十年内能把所有的论证搞清楚,那也是了不起的事业,三峡工程从论程到建设可是花了五十年,但三峡的工程量和对环境的影响远远低于红旗河工程。
先不谈骗子问题,按照王院士的测算,在理想状态下,这个红旗河工程造价是多少呢?40000亿元。
你看得没错,就是四万亿。注意上面的词汇,是理想状态。要知道兰渝铁路一段173米的流沙隧道的工期可是花了6年时间,以横断山脉的地质条件,难度和造价可想而知。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特意看了一篇别人的文章(《红旗河工程既荒唐又危险》_闲云若海_新浪博客),由于文章比较长,就没有一一说明,但其中内容很符合现实。本人懒得深究工程方面的难题,有兴趣的人请搜索看看,不凡听听多人之言。红旗河调水工程,我敢断言,以现有的科技水平,百年内贸然建设风险太大,包括成本风险、技术风险、生态风险,不是凭一腔热血就够了。
工程的详细情况就不说了,网上有大量的文章。我就说说建成后的利弊:1.建成后全国,尤其是大西北的生态得到改善。1.中国的大农业有效拓展,利用西北的广袤土地,能建设大型农场。3.中国的粮食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4.水利工程可以带动旅游,水产的兴起。5.弊就是工程量大,沿途的***等问题诸多,花掉更多钱。但难度和工程量方面比起科技落后的秦始皇时期筑长城和隋炀帝时期修大运河简单多了。中国人的中国梦能实现的。
仔细看一下周边环境,红旗河其实是一种战略选择,因为这项工程一旦完成,印度的母亲河“恒河”的水量会大幅下降,甚至会干涸,印度将会发生严重的危急存亡的干旱,一旦启动这项工程,中国将有能力截留印度的水源,那时,要么中印开战,要么印度臣服,不然只能坐等灭亡,地缘优势,不是说说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不可能的。
(网传的藏水入疆示意图)
红旗河工程有耳闻,在网上也看到了这样的报道;但是,查遍新闻所有的出处,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行政部门为之备案。我个人认为,红旗河乃学术阶段的论证,能否上升到国家战略或正规决定之前,仅适合于学术讨论,并不适合于大张旗鼓地宣传,最终应该以国家的文件或决定为准。
红旗河工程若是能实施并通过实施红旗河工程而带来大西北、主要是甘肃、新疆生态环境的改善,缔造二十万平方公里的绿洲,自然是再好不过;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讲科学,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不要说是从***的雅鲁藏布江往新疆调水,就是两座紧邻的的山之间调水,都要经过精细的调查、论证、勘察和计算,儿戏不得。
关于红旗河工程,据我看到的方案,就有两种。一种是从***到青海的格尔木,再拐入甘肃的河西走廊,再由河西走廊进入到新疆。这个方案显然是不可行,因为从***到青海,隔着青藏高原,哪有从低处把水运到高处的道理?再加上到了格尔木后,直接就可以进入到新疆去了,又怎么能拐到河西走廊?稍有点地理知识,就知道这是不可行的。另一种方案说是沿青藏高原的边缘,从雅鲁藏布江将水引过邛崃山,进入到岷江、白龙江,在进入到黄河,在进入到河西走廊,实现完全自流。这个又是件值得疑问的事。中国的地势是西北高西南低,从西南引水到西北,完全自流是如何做到的?别的不说,我们从甘南州往四川走,一路沿着的都是岷江,岷江的水分明是从甘肃流往四川,红旗河工程如何实现雅鲁藏布江的水沿岷江自流到黄河?把黄河水掉入河西走廊,中间是三千多米高的乌鞘岭,如何调水?
自然方面的原因就不说了,专家们自然会***取削高补低的办法来实现,估计投资会非常大的。有报道说需要2000多个亿。我个人觉得,***如有2000多个亿,不如在截水点修个飞机场,由飞机来运水撒入到甘新两地的戈壁和沙漠中去;如此还省点事。
红旗河工程,我认为最关键的除了自然原因外,政治原因也不能忽视。如果修个公路都能引起***,把雅鲁藏布江的水调往新疆,恐怕***更大。当然,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的河流,对我国河流进行利用是我们***内的事。
红旗河工程是个伟大的工程,如此大的工程,自然是以国家的正规文件和决定为准,不应把学术性的东西模糊为决定了的东西。
希望红旗河工程能如愿以偿地造福边疆地区。
兰州要怎么发展?
作为一个在外的甘肃人,看到这样的问题真是不知道怎么说。不仅仅是兰州,整个甘肃的发展都是大问题。
另外,题目中说兰州在八十年代之前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其实这一点也是甘肃人对现在失望虚构了一个还算荣耀的历史,大抵类似阿Q的祖上也阔过罢。
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都穷,兰州因为地理位置重要,加上为预防核大战国家加大三线建设,许多重工业迁移到甘肃,才给人一种兰州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错觉。
到了改革开放之后,全国都开始向前跑步,只有甘肃还在慢悠悠的踱步,肯定落后了。
说完了以前,我们再来说说现在兰州、甘肃怎么发展。
先举一个例子,贵州省。
贵州和甘肃一直是难兄难弟,经常一个GDP总量倒数第一,一个人均GDP倒数第一。而且两省都是多山、多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差。
但是贵州这几年抓住互联网经济的浪潮,直接弯道超车,成为全国的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直接打造大数据之城,苹果的icloud国内数据也直接落户贵州。阿里、腾讯、百度都往贵州跑,于是贵州这几年经济增速一直排名前列,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于此同时,甘肃呢?王三运、虞海燕几任领导都去了秦城。坊间也说好好一个甘肃的纳税大户-长庆油田也给当地逼到西安去了。
而***型城市白银、酒泉、金昌除了矿产***其他方面也没啥亮点。在外和别人聊天,提到整个甘肃能拿出手的名片,想来想去也就是敦煌莫高窟、酒泉卫星城、兰州牛肉面。。。几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陇南工程信息招标网站公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陇南工程信息招标网站公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